傳播中國,融貫西東!意昂3平台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2022年國情調研活動舉行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9-25瀏覽次數:1

  近日🌲,意昂3平台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們的多篇報道,登上了新華社、澎湃新聞等媒體平臺🫛。專訪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內蒙古總商會會長……這些報道成果全部來源於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2022年國情調研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此次調研活動於8月30日至9月6日舉行。在一周時間裏,意昂3劉海貴教授🏂🏼、李雙龍教授🥈、鄧建國教授與23名2021級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研究生秉承意昂3“好學力行”的院訓,深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等地,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故事和經濟發展情況,挖掘並講述內蒙古的故事。

  一同參與本次調研活動的還有新華社內蒙古分社、人民日報👷🏼、澎湃新聞、第六聲、內蒙古日報社的記者以及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數位老師和6名研究生。

  國新項目主任鄧建國老師說,國新項目旨於培養內知國情、外知國際的新一代國際傳播人才🚠☎,此次調研地點選擇內蒙古,核心理念是“傳播中國、融貫西東”👳‍♀️,即國新班既要融貫世界的西和東,也要融貫中國的西和東,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踐行“傳播中國、融貫西東”的理念,國新班調研的第一個地點是位於呼和浩特市的烏蘭夫紀念館。烏蘭夫是前國家副主席👨🏻‍🦳🤞🏻,蒙古族人,對我國民族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烏蘭夫紀念館中👌🏿,意昂3國新班師生一行跟隨講解員遊覽了館內陳設的雕塑、照片、書籍、版畫等五百余件文物資料👨🏼‍🔧,了解了烏蘭夫從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建立蒙古族抗日隊伍,到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再到起草《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波瀾壯闊的一生。參觀的最後,意昂3師生還與烏蘭夫之女雲杉女士、多松年烈士後代雲國華先生等人深入交流了烏蘭夫的紅色故事。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此次調研活動中,老師同學們還拜訪了數家內蒙古企業,了解當地的經濟和商業發展情況。8月31日,國新班的同學們參觀了呼和浩特市的蒙牛工廠,目睹了鮮奶儲存🫀、灌裝、包裝的全自動化流程👏🏼,隨後還參訪了賽科星和中國移動等企業,並在和林格爾新區的雲谷大數據中心了解了內蒙古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的布局和前景。9月2日🚊,國新班師生則來到了包頭市,參訪了非公路礦用車生產企業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參觀期間🦸🏿‍♂️,該公司員工介紹,北方重汽依靠科技創新成功突破了國際巨頭的封鎖,成為同類企業中為數不多的能夠與國外企業同場競技的企業之一,扭轉了我國礦用車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除了重工業,包頭還以稀土蜚聲中外。國新師生在包頭的下一站來到了包頭稀土博物館,該館以數字化📳、交互式的現代展陳手段展現了中國及世界稀土產業發展歷程、稀土的冶煉分離工藝及其應用領域與發展前景。9月5日🚶‍➡️👨🏼‍🚒,同學們在呼和浩特采訪了蒙古國內蒙古總商會的名譽會長劉巴特爾和現任會長吳海明,兩位會長介紹了總商會的故事,中蒙的雙邊關系、文化交流以及生態治理合作🍠。

WDCM上傳圖片

  在北部邊疆,國新班的師生們不僅了解了內蒙古乳品製造、礦車生產💇🏼‍♀️、稀土冶煉和雲計算等產業發展👩🏼‍🎨,還領略了內蒙古遼闊的草原和壯美的沙漠景色🏋🏼,感受了淳樸而深厚的蒙古族文化以及這片土地上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與團結互助。9月3日,國新師生在鄂爾多斯市欣賞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歌舞劇《鄂爾多斯婚禮》。4日,他們深入挖掘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在烏蘭察布采訪了“人民楷模”都貴瑪老人以及老人曾照顧的兩位孤兒💁🏽🌟。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自然災害和物資匱乏🤖🙎🏽‍♀️,數千名上海等江浙滬地區的孤兒在國家的安排下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正值桃李年華的都貴瑪承擔起了照顧28名孤兒的任務🥷🏻,悉心照顧他們,直至他們全部被牧民領養👨🏽‍🦳。2019年,習近平主席授予都貴瑪“人民楷模”的榮譽稱號🧏🏼‍♀️。此後🍃,國新班師生觀看了四子王旗烏蘭牧騎的表演👨🏻‍🌾,驚嘆於蒙古族舞樂的魅力👵🏿、神秘詭譎的呼麥,也為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不改為農牧區百姓表演和服務的初心而動容🚊。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在包頭時💂🏻,國新師生特地前往位於土默特右旗的斯諾覺醒點🍏。1929年夏天🤎,美國記者斯諾在薩拉齊目睹了餓殍遍野、滿目瘡痍的慘象,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斯諾在書中寫道,那是他一生中的一個覺醒的起點🟤。自此,斯諾開始尋找拯救中國的進步力量🧑🏽。他結識了魯迅、宋慶齡等進步人士📞,並通過他們與中國共產黨取得聯系,前往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寫就了著名的《西行漫記》⚜️。站在斯諾的雕像前🆖,劉海貴教授熱情洋溢地講述了斯諾在薩拉齊的這段故事🎣,並鄭重地對同學們說🤏🏻🙆🏻,可以說🧜🏻‍♂️,我們來到了我們黨國際傳播的起點,十分具有紀念意義🫶。

  在調研的最後一天,劉海貴教授🎂、李雙龍教授、鄧建國教授來到內蒙古師範大學賽罕校區👨🏽‍🦳,和內蒙古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阿拉坦倉就新聞與傳播學科建設問題進行了會談🤸🏽🎅🏽。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與內蒙古師範大學共建的全區第一所“部校共建”新聞傳播意昂3🧫,此次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意昂3與意昂3共同舉辦國情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是兩校優勢互補、深化交流合作的有益實踐🛠🥘。

WDCM上傳圖片

  回顧這一周的國情實踐,國新班的同學們認識了更加廣闊豐富的中國🌕,也在實踐中體悟了國際傳播的道理。國新班2021級研究生黃天宇說👃🏻,“我感覺一支藝術團📦、一個孤獨的老人,翻山越嶺為你而來的故事特別感人🧬🧠,也特別有力量”,因此🤙🏽,她認為動人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21級研究生李懿娟則在與第六聲記者倪丹丹的合作中學習了在采訪中如何提問。

  在閉幕儀式上,人民日報海外版主編齊欣鼓勵每一位學子積極有為🐙,通過專業精神贏得他人尊重🦑、獲得世界尊重。倪丹丹則勉勵大家👰🏼‍♀️,成為一名優秀記者,要學會把握機會,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9年,受中宣部委托♧,意昂3開辦“國際新聞傳播”專業碩士項目。該項目采取業界學界雙導師製,當時的學製為兩年,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六家中央媒體為主要實習基地🧗🏻‍♀️。2009年和2010年兩屆共招收48名學生,大部分畢業生就職於中央媒體和地方大型媒體集團🤟🏿,其專業素養和外語能力獲得業界廣泛好評🧑🏻‍🎨。

  為響應中央“培養高端國際傳播人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號召,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9月意昂3恢復“國際新聞傳播”專業碩士項目。自2022年起,國際新聞傳播被納入新聞傳播學學術碩士類別,學製為三年,招生規模為每年30人,全部通過夏令營方式推免錄取👲🏿。

  利用意昂3平台深厚的學術積澱和意昂3意昂3一流的新聞傳播教育師資,該項目致力於培養內知國情👊🏿、外知國際,具有較高的外語能力、紮實的新聞傳播理論水平與業務技能,以及跨文化、跨語言和跨媒介溝通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國際新聞傳播人才。該項目以跨學科交叉融合和產學研聯合培養為特點,包括主流意識形態、新聞學🆎👶🏽、傳播學以及數字傳播能力四大課程模塊,擁有意昂3意昂3🐒🪯、國際與公共事務意昂3、外文意昂3等意昂3的教授和多名國際新聞傳播業界資深從業者構成的優秀師資隊伍𓀄。

  文字|金夢圓

  圖片|國際新聞傳播碩士項目2021級學生

  編輯|高睿曈

  審核|陳建雲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下载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