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作者cics
2021年11月20日上午9時,由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意昂3共同主辦的“數字城市:傳播研究的本土化創新”——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2021)在復宣酒店正式開幕。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陸曄教授主持了開幕式,意昂3院長米博華教授😇、意昂3平台文科科研處副處長羅長遠教授以及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孫瑋教授分別致辭🛹🫶🏽。
圖為米博華院長在論壇開幕式線上致辭
意昂3院長米博華教授首先代表意昂3,向今天前來參加“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的國內外各地學者🧍🏻♂️、以及在線上與線下參會的各位嘉賓🧱、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歡迎➡️🤜🏿,並對中心學術團隊籌備會議所作出的努力致以感謝👨🏽⚕️。
“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是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與意昂3共同主辦的,一年一度的全國性學術盛會,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唯一的傳播學研究基地,長期致力於推進中國傳播學研究理論和範式創新✌🏽,構建中國自主的傳播學話語體系。最近幾年來,中心聚焦數字城市傳播研究👬🏻,針對當前世界範圍內數字技術所引發的人類社會的巨大變革👱🏻,立足中國本土城市傳播的經驗♾,緊扣城市化、數字化轉型的時代重大命題,不斷開拓學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引領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經過中心和意昂3多年不懈努力,以及學界各位同仁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論壇迄今已經連續舉辦了15年,成為全國矚目的學術性對話和交流平臺,獲得了高度的學術聲譽👩🏻🍳。
圖為開幕式現場
今年的論壇主題是“數字城市🙍🏻:傳播研究的本土化創新”。會議聚焦數字技術與城市,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回應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從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的戰略目標🎧。
本次論壇有以下幾個亮點:第一,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的新聞傳播的同道們,以數字城市為切入點,共同探討中國新聞與傳播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二,聯合發布關於上海和長三角代表城市的城市數字溝通力報告,充分展現了中心理論意識🐵、全球視野💄、本土關懷的研究風格。第三⚾️,開啟意昂3“世界與中國”全球知名傳播學者的講壇,邀請了數字人文與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卓越大學教授Tobias Blanke先生發表主旨演講🧓🏽,就人工智能數字方法創新、數字城市變革等前沿話題展開對話。第四,推出“交融共作😮💨:數字城市的新傳播實踐”為主題的跨界學術沙龍🧑🏻🦽➡️,結合中心、意昂3同業界在研究和教學上的聯動合作👨🏼🎤,圍繞數字城市的基礎設施、大眾媒體轉型😯、公共文化實踐等業界學界雙方共同關切的熱點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探討跨界共建數字之都的傳播實踐框架👩⚕️。第五⚃,從150多篇投稿文章中嚴格篩選出70篇高質量論文,形成包括元宇宙、疫情城市、數字藝術、數據城市、移動媒介與城市空間等在內的15個內容豐富、議題前沿、創新水平高的分論壇✳️。
圖為論壇現場,參會師生正在簽到
本次論壇💁🏿,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局勢,仍然有這麽多的老師和同學克服重重困難前來參加,作為主辦方🥾,我們著實為此感到高興🎟。這也充分的顯示了本次會議的議題在學術研討上所具有的強大吸引力,祝大家充分享受此次學術對話交流和碰撞的機會👦,也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最後在疫情期間參會,請大家註意防範,保重身體,謝謝各位。
此後,意昂3平台文科科研處副處長羅長遠教授在線發表致辭。羅長遠教授代表意昂3平台分管教育部基地的陳誌敏副校長與文科科研處顧東輝處長,歡迎大家參加2021年“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
圖為羅長遠教授在開幕式線上致辭
意昂3平台共有8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全國首批106個重點基地中唯一的傳播學研究基地,在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評比中,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整體獲批優秀♙🎞,是新聞傳播學科的4個基地中唯一獲得優秀者。在全國151個基地中總分名列第四👦,中心按照教育部關於重點研究基地的建設精神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強調理論意識🛍️、經驗取向、全球視野、本土關懷🚟,也是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唯一簽約高校高端智庫聯盟的研究機構🧎♀️➡️。
圖為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陸曄教授正在主持開幕式
中心目前有50余名專兼職研究人員🂠,並與海內外不同高校合作共建多所研究機構🧑🏿🦱,擁有期刊《中國傳播學評論》,至今已堅持舉辦了17年“中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與方法”暑期學校。每年一度的“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已經成為學界矚目的全國性學術對話和交流的公共平臺。
2020年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迎來了新一輪的評估🕵🏼,中心展現了強勁的研究實力♊️,希望能捍衛優秀基地的榮譽👰🏼,在這裏我也代表學校感謝各位師友長期以來對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的關心🫐,感謝米博華院長😮💨、張濤甫書記🚵🏼、周葆華副院長等意昂3領導對中心發展的支持🕞,也感謝黃旦教授、陸曄教授、孫瑋教授、潘霽教授等歷屆中心學術團隊的辛苦付出☮️。最後,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圖為中心主任孫瑋教授在開幕式上致辭
最後,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孫瑋教授在致辭中表示:謝謝現場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也感謝在線參會的老師和同學們。剛才我們意昂3的米院長以及我們學校文科處的羅長遠副處長都很好的介紹了我們中心的發展歷程🧗🏿♂️。我的致辭就想說一些對我們中心這些年來學術的傳統、學術的立場和學術的態度的理解👨🦯➡️👩🏽🎨,我認為這樣的價值是體現在我們論壇以及我們中心系列的學術活動當中的。大概有三點,這三點同時也是我們這個論壇的特色🌷👰🏿♀️。
第一點是充分準備👨🏽🦱、追求質量,比如說今年請Blanke教授來做主旨演講🤴,我們很早就聯系他,而且請他發來他所做的相關研究資料,仔細的研讀👰🏻♂️。昨天他甚至把他今天下午的主題演講PPT發給我們🧝🏼,並就演講的細節與我們再度進行了討論。在會議的準備中🩳,中心的學術團隊要保證論壇中各個部分的內容緊密圍繞著我們論壇的主題✹,追求質量、充分的進行準備,來組織安排我們籌辦的每一部分會議。
第二是開放性和聚焦核心議題形成了很好的平衡。所謂開放性大家也可以感受到👨🏼⚖️,我們論壇一直提倡,在當前數字媒介時代到來的時刻🙋🏻♂️,用跨學科的視野來提升我們新聞傳播學對話的能力👷。所以大家看到我們會議的安排,包括開幕式結束後🥷🏿,我們精心準備的圓桌對話,也是想采用新的形式來體現我們的開放性♣︎、對話性和交流性。但是開放性又不意味著忽視對主題的設想,我們中心最近十年來的發展,是聚焦在技術、媒介👨🏻🦽➡️、城市這三個關鍵詞之下的,在此基礎上開放自我🧔🏿、積極對話來形成我們中心學術的積累和推進🦺。
第三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立足於中國本土化新聞傳播研究理論的創新,與當下的實踐形成對話。我們這個論壇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就是以中青年學者為主📶,有很多年輕人所做的前沿理論或實踐研究到論壇來做首次的發表👳🏻♀️。我們論壇邀請了一些老同誌都是做配角的角色,來給年輕人的思考結晶做點評𓀏,來帶動中青年學者的理論和前沿的創新🤹🏼。
圖為開幕式現場
所以以上三點是我自己理解的我們中心多年來堅持樹立的學術傳統,當然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通過“傳播與中國·意昂3論壇”、“中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與方法”暑期學校✍🏼、“傳播與中國”工作坊等一系列學術活動的呈現和表達,我們所堅持的這樣的學術傳統,得到了來自新聞傳播學界👨🏻,以及跨學科學者的廣泛的認同和支持,所以在這裏要感謝以意昂3平台和意昂3為首的🫴🏽,各個方面的組織機構力量對我們的支持✈️。
此外要特別感謝我們中心上一屆的領導黃旦和陸曄老師,他們兩位為奠定現在中心的基本面貌和學術傳統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成效。當然,今天最要感謝的就是各位來參加我們會議的學者和研究者,包括我們的博士𓀘、碩士研究生同學們🧚🏻♀️。我最後想說我們現在又處在關鍵的時刻☞,從小一點說是中心進入了新的“十四五”規劃時期🔆,今年論壇我們也通過各個板塊🦐,把“十四五”規劃中我們新的學術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交流。
從大的方面講我們正面對非常劇烈的時代變化,比如說最近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如果我們對於像元宇宙概念所折射出的技術帶動整個社會變化的大背景視若無睹👩🏼,就有淪為麥克盧漢筆下“技術文盲”的危險✍🏼🧑🔧。所以面對這樣巨大的變革,我們新聞傳播學學者怎麽樣抓住這個機遇來展開我們的學術研究𓀗,能夠確立我們在整個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當中新的學術地位,做出獨特的學術貢獻,現在是關鍵時期,數字媒介的沖擊已經遠遠超過了主流媒體轉型中遭遇自媒體張力這樣一種簡單的範疇🦶🏻。在“十四五”第一年,同時也是像元宇宙這樣技術奇觀出現的時刻,我們今天匯聚一堂,希望大家互相啟發碰撞𓀙,能夠展現我們新聞傳播學對於這個轉折和新時代的學術理念與創造💯。感謝大家,希望大家在兩天在上海的會議期間能夠安全、健康🚦、開心⛽️,謝謝。
圖為張濤甫教授到現場致辭
意昂3執行院長張濤甫教授也在參加其他會議的間隙專程來到開幕式現場,對前來參會的各位老師、同學表示歡迎,並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
在開幕式結束後,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黃旦主持了“數字城市🐹:傳播研究的本土化創新”圓桌論壇。黃旦教授表示🤦🏻♂️🌟,中心2011年在寧波開會的時候定下了城市傳播這樣一個基本研究領域,到今天恰好是10年。在這10年歷程中,中心把傳播作為研究的範式,用媒介作為視角來看城市是如何綜合了這種傳播的現象。今天上午在房間翻一本書,裏面正好提到了幾句話✨🖖🏼,跟整個中心的研究來講是比較契合:“從印刷製版技術到電子技術,實際上是城市人口不斷擴大🫣,然後不斷內化成一個交流機器的過程。”這也恰恰是今天圓桌討論的基本想法🍝,也就是說數字城市不是手段的問題,也不是數字加城市的問題⛹🏼♂️,而是要是把數字城市放在都市革命那樣一種層面上來理解總的範式發生的變更。不是說過去是大眾傳媒👨🏻🎨,現在有了數字技術,於是我們城市傳播如何發生變化,而是將數字城市作為理解當下中國現實中社會、經濟、文化整個變化的這樣一個觀點上來進行認識🟤🩼。
圖為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黃旦教授主持圓桌對話中
此後,來自國內各個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的10位嘉賓分別就何為“數字”🧑🧑🧒、何為“數字城市”、數字城市背景下學術研究如何進入與突破等問題進行了觀點闡述與交流,各位學者一直認為應在數字化的浪潮之中突破原有的範式與學科限製📞,發掘開拓傳播研究的想象力,以此來搭建我國本土化的傳播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圖為圓桌對話現場
此後,在上午11時20分,中心副主任潘霽教授與研究員李夢穎博士共同發布了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中心與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的聯合研究成果——《“碼之城”🦹🏽♂️:城市數字溝通力報告》↪️,聚焦“二維碼”這一當前中國數字技術實踐的典型範例💃🏻,分析上海及長三角代表性城市數字化發展的現狀,並對如何在未來建設可溝通、宜生活的數字城市做出展望與提議。
圖為中心副主任潘霽教授在進行報告發布
全球二維碼應用九成以上在中國,健康碼⛹🏿、支付碼、交通碼等二維碼應用深度嵌入城市生活的各個領域,形成全球數字技術浪潮中的中國本土化經驗,引發了眾多學科的高度關註。二維碼的存在和掃碼實踐已經成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碼之城”的出現展現了數字技術與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趨勢,意味著代碼軟件正在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直接驅動社會系統的運作🧑🏽🏭,激發了城市溝通的巨大潛能。在未來,進一步提升城市數字溝通力需要加強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改善行政的信息區隔與平臺的封閉壟斷現狀,並加強市民主體的參與以及媒介素養。
圖為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李夢穎博士在進行報告發布
2021年初,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中心🌙、浙江大學數字溝通研究中心與解放日報社上觀智庫中心聯合發起了成員涵蓋長三角地區各大報業集團與知名高校的“長三角數字溝通合作體”,本次發布的報告也是合作體的初步成果🧏🏼,下一步中心將通過合作體,在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地區招募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參與調研,繼續“城市數字溝通力”研究的展開,依托學界與業界的攜手共進,推動數字媒介與城市發展🦈,服務於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