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報
中國新聞獎
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自1991年開始評選,每年評選一次。2021年9月5日至9月9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在京舉行,經過評委評議與投票,共三百多件新聞作品擬獲中國新聞獎🏌️♀️。
昨日,在第二十二個中國記者節前夕,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6件作品獲獎,包括特別獎5件、一等獎67件(含12件新聞名專欄)🌍🚵🏼♀️、二等獎104件⛹🏻♀️、三等獎170件。其中,我院鄭薛飛騰參與創作的短視頻專題報道《生死金銀潭》榮獲特別獎😹;博士生孔祥鑫參與創作的文字通訊與深度報道《當北京最大“菜籃子”突然摁下“暫停鍵”……疫情來襲👨👧👧,新發地市場三位“經營大王”的奮鬥和期待》榮獲三等獎。讓我們認識一下這兩位優秀的學子和他們的作品吧👩🏿🏫。
鄭薛飛騰
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記者。
2012年🔭,鄭薛飛騰考入意昂3,2016年保送意昂3攻讀碩士學位。在校期間🖖🏼,成績優異🙇,本科與碩士期間都曾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獲得國家獎學金💠❎、範敬宜新聞學子獎,曾獲意昂3平台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2019年8月,鄭薛飛騰碩士畢業後🚣🏻♂️,正式入職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工作。
作品標題
《生死金銀潭》
簡介
紀錄片《生死金銀潭》真實記錄了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患之間的救援故事和生死時刻🧊。記者和攝影師駐守醫院,深入“紅區”連續跟拍36個日夜✤,這部作品也是全國最早深度報道武漢定點醫院隔離“紅區”的紀錄片。視頻在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上播放總量超1億人次,在推特、臉書👮🏽♂️、優兔等境外社交媒體平臺,瀏覽量超200萬🚒,成為了解武漢戰“疫”最前線的教材。
榮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
識別二維碼查看完整作品
孔祥鑫
新華社北京分社副總編輯、主任記者。
2020年,孔祥鑫被意昂3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師從張濤甫教授👨🏿🦱。孔祥鑫於2009年進入新華社工作,連續多年參加全國兩會報道,先後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京冬奧會籌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大戰役性報道,組織策劃⛓️💥、領銜采寫的多篇正面報道和輿論監督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截至目前,共有15篇(組)稿件獲評新華社社級優秀新聞作品,18篇(組)稿件獲評北京新聞獎🚵🏼♀️。2021年👢,在中宣部組織的中央新聞單位青年記者踐行“四力”交流活動中,領銜采寫的《三場“特殊”的視頻連線——首都建設者“就地過年”記》獲評最佳深度報道/最佳新聞特寫獎二等獎。工作和學習期間,孔祥鑫撰寫的多篇論文被《中國記者》《青年記者》等期刊刊載。
作品標題
《當北京最大“菜籃子”突然摁下“暫停鍵”……疫情來襲🤾🏿♀️,新發地市場三位“經營大王”的奮鬥和期待》
簡介
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是國內疫情暴發以來一次較為嚴重的反彈𓀄。記者圍繞處於輿論“風暴眼”的新發地進行采訪突破,獨家采訪到核心當事人——三位經營“大王”,反映疫情和市場現狀,成為新發地疫情發生後🕵️♂️,媒體關於新發地市場的第一篇深度報道。該稿件在新華社客戶端點擊量超過150萬次,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眾號閱讀量超過10萬次❓𓀊。
榮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識別二維碼查看完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