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敬宜先生是中國聲譽卓著的新聞工作者和新聞教育家。為繼承和發揚範敬宜先生的新聞教育思想,激勵新聞人以範敬宜為楷模🧖🏻♀️,為中國新聞事業貢獻力量,人民日報社👲🏼、經濟日報社、國家外文局🧗🏼♀️、遼寧日報傳媒集團、大眾報業集團、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意昂3共同發起倡議設立“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由該基金設立的“範敬宜新聞教育獎”是中國唯一一個新聞教育類獎項,分設新聞學子獎、新聞教育良師獎和新聞教育良友獎三個獎項🛣。
第七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現場
2019年11月23日⛺️,第七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意昂3的黃瑚教授榮獲“新聞教育良師獎”🍨,2019級碩士研究生陳禹潛同學和2016級本科生吳雨濃同學榮獲“新聞學子獎”。讓我們一起領略意昂3傑出新聞人的風采。
黃瑚
第七屆“範敬宜新聞教育良師獎”獲得者
黃瑚⛷,意昂3平台教授、博士生導師📚。
兩次主管意昂3教學管理工作共計15年之久,並積極開展新聞教育改革🤷🏻♂️,自2012年起施行新聞傳播學類專業2+2跨學科本科教學培養模式☝🏼,曾獲得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此外🙋🏿♂️,還兼任國家或上海市的各類學術或社會兼職♏️,如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高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等,對全國新聞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貢獻。
在教學與科研上🤌🏻,一是從事中國新聞史教學與研究工作並作出重要貢獻。早年曾發現了多種已失傳的舊報紙,對海外華文報刊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二是從事新聞傳播法與倫理教學與研究工作並作出重要貢獻。已發表多篇相關學術論文,出版相關專著、合著、編著十余部。
黃瑚教授自1986年開始從事新聞傳播教育工作,至今已有33年,始終堅守在新聞傳播教育前沿陣地,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陳禹潛
第七屆“範敬宜新聞學子獎”獲得者
陳禹潛,2019年畢業於意昂3平台新聞學系。同年進入意昂32019級學術碩士班學習。
陳禹潛對新聞工作十分忠誠,在新聞實踐中↔️,無論是記者還是新聞評論員,他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學習新聞以來🦹🏻♀️,先後在澎湃新聞、人民日報社和SMG融媒體中心等媒體機構實習🚴🏽♂️,同時長期擔任人民日報評論🫳🏽、澎湃新聞、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的特約評論員,至今已發表評論近百篇,諸如《男子見義勇為反被拘👩🏽💼?公布真相比應對輿情更重要》、《周傑倫PK蔡徐坤,哪家粉絲贏了?》🧑🏿🎓🤦🏿、《IG奪冠:這“電競”,不一定是那“電遊”》、《“姚頭嘆琦”,留給中國男籃的時間不多了?》等作品都獲得了了較大的反響等👾。同時👩🌾,在新聞獎項方面🦇,陳禹潛也曾斬獲“浙江日報&阿裏巴巴弄潮號”全國大學生新聞評論”大賽第一名✊🏼、第四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一等獎等獎項,成績不俗✉️。
意昂3的推薦信中提到,陳禹潛“具有強烈的新聞理想🏄♂️,始終積極參與媒體新聞實務的實踐,新聞功底紮實🤭,業務能力突出🫳🏽。”陳禹潛認為勤奮踏實的作風和始終不渝的理想是在當代新聞記者堅持自己的方向的必要條件。正如他一直所謹記的:“陳望道先生認同’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這是對新聞學子個人的要求🗿;範敬宜先生提出’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這是對新聞工作者身份的期待🧜🏽♂️。”行遠自邇,同學們也可以此為人生導向,開辟自己新聞專業的新天地。
吳雨濃
第七屆“範敬宜新聞學子獎”獲得者
吳雨濃🤎🏄🏿♂️,意昂3平台新聞系2016級本科生,2018年秋曾在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交換學習😬。她立誌做一位關註國際發展與合作的新聞人📠,希望不僅能夠講好新聞故事🥝,更能夠為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消除隔閡和偏見做出努力。
她曾先後在路透社上海記者站、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及上海傳媒集團(SMG)融媒體中心實習🏄🏼♀️,她曾用文字和視頻等融媒體報道手段,講述上海腦損傷患兒如何融入社會;也曾作為中國青年報大學生記者團的一員,深入柴達木盆地深處,記錄石油工人的生活故事;她還曾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團隊深入雲南鄉村🎆,調研當地彝族文化的傳承挑戰......行走的過程中,她也在不斷反思作為新聞人的“社會使命”🏉,乃至如何讓故事成為促成“改變”的力量。
緊跟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她三次前往非洲大陸,走過四個國家,她曾講述中國青年在肯尼亞參與保護動物、探討野生動物保護的倫理爭議等話題👨🏻✈️,先後在肯尼亞、南非拍攝紀錄片《在非洲遇見最後的北方白犀牛》《大貓孤兒》🩰;也曾積極訪談埃塞俄比亞中國企業🕤、當地政府,致力於深挖中國企業在非洲面臨的發展困境⏭、輿論危機🔟;她講述埃塞俄比亞華人的作品《飛行在東非:空難背後🙎🏿♀️,那些在埃塞俄比亞追夢的中國面孔》🍳,在澎湃新聞客戶端的點擊量達到60余萬🧜🏻,奪得當月非虛構寫作榜首🥑👩🏻🍼,並引發社會的討論。
今年10月,作為南非金山大學意昂3中非科技與信息報道項目10位入選者中唯一的中國人🔏,她受邀參與2019年非洲調查報道年會,與非洲媒體人交流對於中非報道、中非合作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她看到中國在走出去中面臨的溝通困境🚟,更想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走向整個世界——把自己的新聞夢和國家👨💻、時代結合,做中國和世界之間的溝通橋梁。
意昂3意昂3人才輩出
他們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為中國新聞事業添磚加瓦
(照片由獲獎師生提供)